假如王小波参加《奇葩说》
👆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
生活很艰难,无论面对是否“自愿996”还是“下班后该不该回复工作消息”的抉择,在理想与现实面包中,我们往往不得不“摧眉折腰”……
因此,有人说:人在年轻时,心气总是很高的,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。
关于“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”的论争,最新一期《奇葩说》辩题是“下班后的工作消息,该不该回复?”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和哲学教授刘擎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辩论。刘擎对理想主义的捍卫和呼吁令人感动,自称叛逃了“理想”的李诞激动地站了起来,连说几次“被感动了”。
(图源水印)
刘擎说:“40岁的时候如果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那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。”
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人吗?
有的。
有这样一个人,在四十四岁的时候仍然说: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。我会一直战斗到死。
就像鲁迅笔下的战士,即使身处无物之阵,“但他举起了投枪”;
就像与风车对战的堂吉诃德;
就像不在乎别人眼光,仍要推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……
他就是——王小波,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。
01
或多或少,每个人年少时都爱过一个王小波。
从《沉默的大多数》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,到《黄金时代》《红拂夜奔》……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王小波,爱上这一智性而有趣的灵魂。
他的语言有时犀利而扎心:
别人的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。而你去受苦,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。
——《沉默的大多数》
人活在世界上,你想要什么,就没有什么,这就叫辩证法。
——《白银时代》
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天会好梦成真,但也可能不成真就到了梦醒时分。
——《青铜时代》
他善于解构“崇高”,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。
-四书也好,《红楼梦》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,却硬要把整个都塞在其中。
-中国的儒士从来就以解天下倒悬为己任,也不知是真想解救还是瞎浪漫。
-有人说,现代的科学、文化,,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,只要你认真钻研。这我倒是相信,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,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,只要你不断的嚼。
他身怀狂气又有些愤世嫉俗:
-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。
-活着成为一只猪和死掉,也不知哪个更可怕。
王小波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主角,看起来玩世不恭,实则思想深邃、心怀信义,所以迷人!
02
当我在大学老破的图书馆里,花了一下午读完《我的精神家园》时,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如水流击石般的阅读快感。
王小波的思维有着超出常人的活跃。他的杂文语言或许没有鲁迅的简洁,但因为是完全的白话,比鲁迅的好懂,也更有趣。
他能用“最白的”白话解释一个高深莫测的名词。
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,真他妈的有意思。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。
王小波始终认为人要有点幽默感:“假设别的东西不能保持人的乐观情绪,幽默感总能。”
但他又说:“有人有趣,有人无趣,这种区别是天生的。”
对于他自己,也不刻意谦虚,他说:“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,是天生的。”
王小波身上总有一种憨厚的坦白,换句话来说就是:真实,不做作——不装!
所有人都是这样,在没倒霉之前,,很自私。在倒霉之后,,更自私了。
——《白银时代》
(图源网络)
王小波的真诚是一种坦诚,比真诚更多了份坦然。在爱情中,他不掩藏人类追逐美丽的本能:
人就像一本书,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看。
——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
在人生的价值问题上,王小波说:
-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:我活在世上,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,遇见些有趣的事。倘能如我愿,我的一生就算成功。
-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,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,就是我自己。这话很卑鄙,很自私,也很诚实。
关于为什么要工作,王小波会说:
假如我今天死掉,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: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;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:活过,爱过,写过。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来的结果,所以正在努力工作。
03
读王小波会让你讨厌庸俗。他的话总有一种古怪的正确,就是乍一看荒谬,但绕过七拐八弯,你会想通这话有多正确!
凭良心说,我喜欢的结果,我把这叫做浪漫。
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,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。
男人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,女人总觉得自己不够漂亮。这就是。
——《红拂夜奔》
(图源网络)
他的文字有一种不为任何人献媚的潇洒感,“用不着写诗给别人看……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。”不用曲意逢迎,就在世上坦坦荡荡地活着,去爱、去哭、去笑、去创作。
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,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的表演。在我看来,人都是为了要表演,失去了自己的存在。
——《三十而立》
我很渺小,无论做了什么,都是同样的渺小。但是只要我还在走动,就超越了死亡。
——《三十而立》
路就是这样的,总是通向有吃有喝有住的地方。
——《红拂夜奔》
04
“我思故我在”,王小波认为:人需要思想,如同需要空气和水一样。
-在生活的其他方面,某种程度的单调、机械是必须忍受的,但是思想绝不能包括在内。
-什么样的灵魂就要什么样的养料,没有像样的精神生活就没有一代英俊的新人。
也是王小波让我暗暗发誓,以后无论如何,“精神家园”决不可荒芜!
(图源水印)
此外,王小波的杂文还在无时无刻地书写一种精神的自由。
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人的思想。
出于功利的动机去改变人的思想,正如为了某个人的幸福要把他杀掉一样。
反矫情、反道德绑架,王小波可以说是一代“反pua大师”,学会他的爱情观和人生观,我们会舒心很多。
你不管叫别人做什么事,不光是为了他好,还要让他乐意。这是爱的艺术。
——《黑铁时代》
你有种美好的信念,我很尊重,但是要硬塞给我,我就不那么乐意。
——《沉默的大多数》
只有让人家快乐才是爱人家。
——《黑铁时代》
(图源网络)
不仅在两性交往中要保持独立性,王小波在杂文《有与无》中还讨论了“norm”(“社会规范”)的问题。
到岁数了,找合适的对象结婚,过正常的性生活”和“爱上某人”,是截然不同的事情。
前者是从norm的角度来判断的生活,留给个人的,只是一片虚无。
我总觉得,把不是生活的事叫做“生活”,这是在巧言掩饰。
关于自己是如何对待norm和生活的,他说:
我从小就想写小说,最后在将近四十岁时,终于开始写作——我做这件事,纯粹是因为,这是我爱的事业。是我要做,不是我必须做——这是一种本质的区别。我个人以为,做爱做的事才是“有”,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“无”。
何为良好生活?王小波认为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而不是把自己束缚于没劲的“社会规范”中!
(图源水印)
05
有人说王小波是自由的行吟诗人和浪漫的骑士,但我认为在他狡黠的外表下,有一颗老灵魂,他始终想的很深。
人来到世间,仿佛是来游泳的,迟早要跳进去。
——《沉默的大多数》
他崇信理性和思想的智性,“我认为低智、偏执、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。”
又无比清醒,对待世界总保持一种切近而冷静的距离。
关于如何保持这种清醒,王小波认为要做到一种沉默。
在王小波去世前的最后一封邮件中,他慷慨激扬地论述了其杂文集《沉默的大多数》的含义:
自从我辈成人以来,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。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,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。
豆瓣评分:8.9
(购买戳)
作者:王小波
出版时间:2017-4
正如鲁迅在《野草》题辞中所说:当我沉默着的时候,我觉得充实;我将开口,同时感到空虚。
王小波认为: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,一种生活方式。它的价值观很简单:开口是银,沉默是金。
正因为信不过所谓的“话语圈”,不屑于抱团取暖,所以才选择沉默。
沉默也意味着不被社会舆论和话语强权裹挟,时刻保持独立思考和清醒的能力!
(图源网络)
人的一生有幸会遇见几位可堪“精神导师”的人。王小波让我知道了——
人最大的邪恶在于停止思考;
人光活着不行,还要活得有趣且有意义;
哪怕被看成是一头猪,也要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!
20多年过去了,无论王小波这个名字是否被覆盖了太多含义,逐渐成为一个漂浮的能指。对我来说,王小波就是王小波啊,平凡却聪明的王二!